轉接案:斜槓做SOHO,你也該有接國際案的本事

作者:

分類: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傳染病阻礙了人才在國境間的流動,卻意外促進虛擬的全球化合作。當企業在人事壓力下,開始忽視距離的限制,轉而採取「能力和成效導向」的外包方式時,斜槓的接案人才,必須擁有英語與跨文化溝通的能力,才能夠在這波專案合作國際化的變革中,搶得滿滿收穫。

在這個「萬物齊漲,只有薪水沒漲」的年代,斜槓是許多人在壓力下增生的能力,希望可以在死薪水之外另闢新徑。但是2020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,打亂了所有人的計畫,不論個人或企業,全部都在找尋活下來的方法。轉眼入秋,你的斜槓路,走得順遂嗎?

不願意受限,人和企業都會自己找出路

生命會自己找出路(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.)──電影《侏羅記公園 Jurassic Park》

不論是在正職時間外多接案子、或是變身全職freelancer(自由接案者),追求斜槓人生(multiple careers)的現象意味著擁有多重職業及身分,不願意被一份固定工作,限制住全部的可能性。企業也同樣不斷尋求突破,在高度全球化(globalization)的發展下,建立起跨地域的產業分工與重新分配資源的供應鏈,以及不受國界限制的龐大國際市場,來追求最大的利潤。

無奈的是,這次的疫情在人與人、國與國之間重新築起高牆,出於安全理由,眾多員工轉變成「在家上班」(work from home)的遠距工作模式,大部分國家封鎖國境,人們無法再像從前一樣自由地進出,企業只好減少、甚至停止人員跨國移動,以降低健康風險。世界,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「平」了。

其實,山不轉路轉、路不轉人轉,全球化的生活模式沒有因此消失,而是經由網路技術的進步,從「現實世界的全球化」,轉向「虛擬概念的全球化」。從前「全球視野,在地行動」(Think Globally, Act Locally)的布局,在安全考量的新屏障下,意外加速了「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」的進行(globalization+localization),形成「企業聯手市場在地人才共同合作」的外包趨勢。

英語力,就是你「跨境」接案的通行證

國內擁有50萬會員的外包接案平台「Tasker出任務」就注意到,從開春以來,許多企業減少招募正職員工,改為尋求彈性的外包合作,以降低疫情期間的人事成本,發案量較去年同期大增56%。而讀者群多為企業技術長或領導者的專業網站InformationAge(註1)也統計,有28%的英國公司在這波衝擊下尋求IT及行銷等領域的業務外包,以求度過危機。跨國資訊服務顧問科睿唯安(Clarivate™)更在對全球247個組織的調查中發現(註2),北美企業對「外包支援專利服務」,增加了近80%的需求,是歐洲、中東及非洲的兩倍之多。

礙於疫情下「人出不去」的限制,想實踐全球在地化,勢必要與當地企業及人才合作。對於自由接案者來說,跨國的合作機會變多了,但是能否「吃」得下這些跨境外包專案,英語能力成了「內外兼修」的關鍵重點:

  • 對外戰鬥力:

從行銷業務端推廣產品、開發新客戶,或是提供跨境服務等,掌握英語做武器,才能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、增加面向全球的機會。

  • 對內溝通力:

跨國企業想打入台灣甚至華人市場時,需尋找能夠溝通並精準傳達企業理念的合作對象,讓產品及服務「落地」,優秀的英語溝通能力才可確保專案執行不出錯。

對於企業來說,選擇專案外包,就是想以合理的管理成本獲得更高的執行效益,還能跟體制以外、不同地域的人才合作。因此,不論是要幫助境內企業「走出去」、或是境外企業想「走進來」,甚至只是單純地將全球企業品牌當成合作對象,英語力都是必備的外掛能力,能幫助接案者自由轉換角色,機會不漏接!

英語不只是英語,跨文化能力凸顯獨特價值

國際外包專案量大增,主因是這場新冠疫情打破了國家、區域的界線,當所有人都是遠距工作時,接案者與企業端的「地理距離」已經不再那麼重要,更重要的是溝通協作上的「心理距離」。

知名的Apple手機、或是皮克斯的動畫電影,會依據各個市場的文化、習慣不同,將文案甚至作品內容做入境隨俗的調整。而在《2019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》中,台灣新創企業接近八成把「國際化發展」視為未來三年內的首要策略目標。可見「不受國境拘束、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合作」,仍會持續進行。

雖然看似「只要會說英語就足以跨越國界」,其實在這些行為背後的成功要件,更需要有足以橋接差異背景的文化素養。可以用英語互動是跨文化溝通的基礎,持續培養多元文化視角的交流能力,才能夠在兩種、甚至多種不同文化之間,進行流暢的資訊交換。

文化素養(cultural competence)

能夠順利地理解、並且運用一個文化的習慣共識、用語以及暗示等等,來與他人互動的能力,涵蓋非常廣泛且瑣碎,例如了解特殊節慶對特定族群的意義、懂得某些字詞帶有歧視等偏見、或是能夠說明歷史事件造成了哪些社會集體經驗等等。跨國品牌在直接移植外地模式進入本地時,常常出現「水土不服」的現象,就是忽略了文化素養調和的重要性。

「眼界」不能當飯吃,但是可以讓人注意到更多的機會。各領域專家對疫情結束後全球化潮流的變化,看法目前仍然有些分歧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斜槓人才掌握英語力,才能夠站在改變的浪頭上,從後疫情時代的新工作模式中,成功脫穎而出。

註1:https://www.information-age.com/businesses-outsourcing-covid-19-survival-strategy-123490150/

註2:https://www.clarivate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dlm_uploads/2020/08/DW507408683-COVID-19-Report_FINAL_TC.pdf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