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歐洲朋友說想買bread,千萬別帶他去台式麵包店

每次歐洲朋友造訪台灣,吃了幾天台灣美食後開始想念家鄉味,吵著要買「麵包」(bread)搭配親手下廚的家鄉菜時,我就會特地帶他們到市中心「歐式麵包店」買麵包。

這時家人總會疑惑,明明巷口轉角就有一家台式麵包店,為何大費周章跑到市區?因為對歐洲人來說,他們口中指的「bread」雖然中文翻譯是「麵包」,但絕對不是台灣人理解的字面上意義啊!

覺得疑惑嗎?來聽個小故事吧!

在印度餐廳點「餃子」(dumpling),送來的卻是……

某次在歐洲旅遊,吃膩了排餐、三明治、麵包後,突然很想念亞洲味,於是走進一間印度餐廳。菜單上有道菜寫「dumpling」(餃子),詢問服務生後,得知印度餃子是咖哩口味,那時心想:畢竟這裡不是中餐館,就算送來的是類似日本中式餐廳常出現的煎餃,至少不用再吃三明治了!當下立刻點了好幾份。

沒想到餃子送上餐桌後,卻讓我傻眼。原來,印度咖哩餃雖然內餡也包著各種蔬菜、肉類,但表皮卻是炸得金黃酥脆的「炸餃」。儘管口感美味,但炸物吃多了易膩,不適合當主食,在印度文化裡這道菜通常作為開胃菜或下午茶點心。

盯著那幾盤「炸餃」,當下才驚覺自己明明身在印度餐廳,卻還用台灣文化方式思考,以為那裡的餃子跟家鄉一樣可以當作主餐,忘了加點其他菜色。但不想浪費食物,只好硬著頭皮把所有「炸餃」吃下去。

吃了滿肚子油滋滋的炸餃後,忍不住慚愧地自省:雖然印度也屬於亞洲,但不同國家文化的食物本來各有不同;語言翻譯,絕對不只是兩種語言在字面上互換而已呀!

歐洲人眼裡的台式麵包:「這不是bread,是甜點吧!」

就像印度的「dumpling」不等於台灣的「餃子」,歐洲的「bread」也不等於台灣的「麵包」。歐洲人眼裡的麵包,通常以「全麥或黑麥麵粉製作,純粹用酵母發酵,不額外添加香料、油脂」

它又分成「黑麵包」、「白麵包」,就像台灣的「糙米」和「白米」之分一樣,黑麵包也曾被視為「窮人食物」,歐洲富人為了彰顯階級地位,一度只吃精緻澱粉製成的白麵包;但隨著健康意識抬頭,大家才發現黑麵包含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,因而成為主流。

歐洲麵包口感雖然較乾、硬,但搭配當地菜餚後,反倒如同台灣文化裡的米飯一般,能以厲害配角之姿襯托出主餐的美味。相較之下,由於氣候差異,亞洲地區較難做出只用酵母發酵的歐洲版麵包;但為了仿造歐洲麵包外型,亞洲麵包在製作過程中經常添加改良劑、油脂、糖、香料,再把口感調整成亞洲人青睞的軟嫩、香甜。

因此對歐洲人來說,當他們說想吃「bread」時,其實腦海裡浮現的是家鄉記憶中「乾、硬、味道單純」的歐式麵包;而台式麵包店香噴噴的菠蘿、紅豆麵包、蔥花麵包等,對他們來說反而像「甜點」,難以作為主食。

這樣美麗的誤會,或許就跟台灣人在國外點一碗米飯,卻送來整盤麻糬或甜年糕一樣令人傻眼。雖然它們都由米製成,但一個是主食、一個是甜點,兩者差異可大了!

從文化學語言,練得道地英文!

聽完小故事有沒有發現:學語言絕對不能逐字、逐句翻譯,要從文化裡才能了解詞彙的真正意義,練得道地外語!

這也是為何學英文時,往往最推薦找母語專業師資,因為文化必須沈浸其中才能全面掌握,較難後天培養。TutorABC真人線上英語教學平台就擁有超過80個國家、約3萬名英語母語師資顧問,他們不僅具有英語教學認證資格TESOL與TEFL,也擅長用沈浸式學習方法,讓我們在認識、掌握背後文化的同時,也自然而然學會英文!

下次記得,當歐洲朋友說要買「bread」,除非他們想要入境隨俗體驗台灣五花八門的麵包口味,否則別隨意帶他們到台式麵包店呀!



關於TutorABC

[contact-form-7 id=”13072″ title=”TutorABC” fromwhere=”XKDDIwRk6n”]

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