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逃學1:學會抽離,你需要的是額外修煉

人生不會都是好光景,你正在厭惡身邊的事(工作、家庭、學業、感情…等)嗎?深陷泥沼、意興闌珊的你像是台語中的「厭桃」一般,傻了自己,還讓生活嚴重當機,這或許來自當前停擺的全球經濟、裹足不前的自我勇氣、曾經失去的受傷回憶,然而,是時候從「厭」惡的感覺中「逃」離出來,脫掉包袱,讓自己變得輕盈,在最不好的時機,往更好的地方前進。

致  現代生活的你,那個不能不知道的「厭逃學」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  如果你緊握雙手,一切將毫無改變,手裡的舊東西仍在,新的東西卻進不來;只有鬆開手,才能接受新的東西,才有改變的可能。 改變現狀、脫離現狀的勇氣,許多時候得仰賴「抽離」。而這堂小時候沒學過的「抽離」課,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練習。

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?目前所追求的事物,會讓你感到開心、幸福嗎?

或許你會說:「人生嘛,不就是找份不錯工作、找個人結婚成家。雖然不一定過多好,但起碼跟大家差不多,過一天、算一天啦!」

但不少說出這種話的人,並沒有真的好好過每一天,反而不快樂地把對現狀難以改變的厭惡緊緊抓在手裡,並一天天期盼能「等到」執念帶來變化的那刻。

執著,是沒勇氣離開現狀

茱迪斯.歐洛芙是執業超過20年的美國精神科醫師,她在知名著作《臣服的力量》中指出,許多人之所以不快樂,都來自過度執著、難以放手。

她發現,雖然我們從小學習如何努力追求好成績、高薪或名利,卻一輩子都沒學過如何「抽離」。但抽離就像一種心靈技能,大腦必須不斷修煉才能運用自如。

茱迪斯.歐洛芙因此提出「臣服」(surrender)概念,也就是:在適當時機選擇接受事實,不對抗、不執著、也不煩惱結果。臣服並不是放棄,而是在拚命努力過後,用平常心看待一切結果,就算不盡人意也問心無愧。

為什麼會提倡臣服呢?因為她觀察到,當過度執著,我們的心理狀態會產生變化。不管是有意或無意,都呈現出防衛心過重、控制欲過強模樣,並不自覺地把真心隱藏起來,嘴裡講出言不由衷的話。

例如:對職場現狀不甘心,卻又沒有改變或離開的勇氣,於是過度緊繃不快樂,不僅工作表現下滑,也連帶影響周遭同事。如果建議他坦然面對當前情況,並在原本崗位上做出某些改變,甚至是乾脆離職,對方卻又找一堆理由來掩飾執著。

相較之下,茱迪斯.歐洛芙認為如果學會抽離並臣服現狀,大腦的「重新啟動」機制反而會開始運轉。因為只有放下執著,大腦才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人生同時有失望與滿足,並開始繼續往前努力,而非一輩子卡在讓自己跌倒的那個角落。

換個大腦,換個思考

然而,要讓大腦「重新啟動」並非易事。許多人之所以做不到,是害怕:我會不會從此失去「掌控權」?

既然如此,那嘗試讓大腦用外語思考,或許就能提供一條修煉之路,也幫自己找回掌握權。美國芝加哥大學在2012年研究發現,人類做決定時如果用外語思考,會更坦然接受事件中的成功與失敗,並做出對長遠而言更有利的抉擇。

研究團隊刻意設計一場對參賽者明顯有利的賭局,當用母語詢問受試者時,只有約54%願意參與;反之用外語詢問,卻有高達約71%願意加入。他們在美國、南韓、法國等地都做過實驗,結果非常接近,代表多數人用外語思考時,比較能接受賭局中有輸有贏,並願意加入這個賭局,嘗試從中找到掌控權。這項研究結果後來也發佈在知名學術期刊《心理學》(Psychological Science)上。

這個實驗告訴我們:大腦對外語詞彙較能抽離,即便詞彙帶有負面意涵,例如「lose」,仍然不易受其左右;但如果是「輸」,因為太熟悉母語中文了,反而會執著於「輸,代表失去主控權」、「輸,代表失敗」等延伸負面意涵裡。

「換個大腦」之所以能「換個思考」,就是因為藉由抽離現狀,才發現到:既然山不轉,那乾脆自己轉!

當接受了「巍峨高山不轉」的事實,大腦反而可以重新啟動,領著身體邁開步伐繼續前進。最終,反而順利欣賞到最美麗的風景。

練習抽離,將得到更多

手機當機了,得先關機才能重新啟動;想抓取更多東西,也得先鬆手才有多餘空間。

不論是關機或鬆手,都是讓事物短暫地抽離,並獲得重新開始、重新容納的機會。

如果你對現狀很滿意,那就繼續享受當下,也持續努力練習你的滿意;如果你有許多不滿,那就好好思考自己想要什麼?是否拚命追求過?並用臣服心態面對自己努力後的各個結果。當你抽離,得到的反而更多。

改變現狀、脫離現狀的勇氣,得仰賴「抽離」。而這堂小時候沒學過的「抽離」課,就從現在開始額外練習吧!

[contact-form-7 id=”13072″ title=”TutorABC” fromwhere=”GDaxFyhunt”]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