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為何我的計畫都不是我的計畫3〉大環境突圍者的共通點:想法、說法、做法

作者:

分類: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已超過540天,彷彿為大家上了一課,明白了「變,是唯一不變」的道理。人們因為防疫而暫緩日常腳步,但我們仍能「因時制宜」,在不確定的環境中,堅固防疫,也提升自己,為疫後復甦做好起跑的準備。

「原本談好的工作,現在不找人了」

「本來計畫帶孩子暑假出遊的,現在不行了」

「要報考在職專班,可能要明年再說了」

這波長久又多變的疫情,是否也讓你感受到什麼叫做「計劃趕不上變化」?

COVID-19新冠肺炎襲擊全球已逾540天,世界各國仍持續防堵中,台灣也正面對防疫以來的首次變化。突如其來的轉折,讓人被迫停擺,彷彿為大家上了一課,真實的明白了「變,是唯一不變」的道理。

然而,縱然沒有疫情,許多人仍對著「自己以為的計畫」力有未逮,其原因很多,但追根究柢都是把「想像」當成「計劃」,差異在於後者有明確的目標、方法、時間。

有計劃是聰明、懂變化是智慧

這樣做事的人,常是他人眼中的勝利組、口中的走大運,總是心想事成,而當中更有一群人,不僅有計劃,還能「因時制宜」,即便疫情如巨石擋在路前,也能繞道而過。

相較之下,第一種人聰明,有異於常人的堅持,知道下功夫在「計劃」上比「想像」更有效率,然而,這類人常「過於依賴成功經驗」,一遇大環境改變,反而裹足不前,正如無法靠「實力」就忽然擁有防疫的治療劑。

第二種人則是有智慧的,他們「堅持,不強求」,在可改變的事情下有計劃,知道要做什麼;但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下,則保持彈性、隨時變陣,是大環境不確定狀態中的突圍者。

換個想法!不同維度,看見看不見的劇本

突圍者面對不同的景況,會準備好不同的劇本。

若談好的工作暫停招募,已是既成事實,他們的腦袋中不會只有「安於現況」的選項,反而會將「認真留任、持續尋找」與「現行職能、不同職能」做2 x 2的「矩陣思維」,反映出四種真實情況狀況,並且隨時觀察與調整(通常人只在意一個選項,忽略其它的)。另外,他們會避免於「不確定」下做出選擇,那只會如「擲硬幣」般靠著機率賭一把。

事實上,矩陣思維很常見,如全球三大管顧司BCG的波士頓矩陣(BCG Matrix),或是商管背景者都熟悉的SWOT分析,都是全球至今都在使用的矩陣決策模型。

內心說法!打敗拖延,逃離萬事起頭難

當然,突圍者們也會拖延、消極、怠惰、疲累,只是他們比一般人懂得兩個克服弱點的方法:

第一,想太多不如起而行,從簡單可及的開始

當過於顧慮「做」所產生的「成本」與「效益」時,就會陷入兩難,於是就自己說「好吧!明天再決定」,自此好逸惡勞、趨吉避凶的天性就會讓事情不斷的被擱著。然而,突圍者會在「本益比較」浮出腦袋前起身動作,並從「簡單可及」的地方下手,避免思緒的交戰,也減少拖越久成本越高的負擔。

第二,專注事情本質的美好,而非過程中的痛苦

承上,突圍者會把眼光放在事情本身的「美好」與「獎勵」,成為自己的驅動力,好比「又要念英文了」聽起來很痛苦,但「又可以多會十個單字、語感更有節奏了」或「英文夠專業可以拿到好薪水」就會很不一樣。

《成功最關鍵的事:管控「不如預期」》一書中,也主張了不要靠意志力,而是聚焦「正面效果、自己所感興趣的地方」下手,甚至強調要「事先準備好對策」來降低痛苦與成本。

職場能力

安排做法!每天實踐,突圍那天都會笑

如同前述,具體「計劃」讓我們脫離「想像」,帶來「實際做法」。然而,很多人會興奮的把行事曆訂定得很華麗,卻忽略實踐的重要。

而突圍者則是講求掌握原則、大塊重點,「以終為始」的從「預期結果」回推成功步驟,來安排眼前當下的做法,他們會把精力放在實踐上,且盡可能的讓過程「友善、舒服、簡單」,讓自己能樂於每天做這件事,因為他們明白持之以恆、才能完成目標。

對於「原本談好的工作」的你,是否開始看見隱藏版劇本了呢?

對於「計劃帶孩子出遊」的你,是否開始享受防疫的親子時光?

對於「要報考在職專班」的你,是否開始發現其他有趣的領域? 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「想法、說法、做法」,在防疫中向前突圍,也能在全球復甦後,成為一馬當先的起跑者。

延伸閱讀:無論職場怎樣變,就是這項技能不會變:英語能力
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